我一开始反抗后来舒服 第一章
剿倭失败后,刘知府急火攻心整整昏厥了三个时辰,徐千户户等人如何掐人中、如何叫都没有叫醒,最后请来了当地知名的老大夫,在老大夫针灸加药草熏等数重手段齐下后,才幽幽的醒了过来,双眼空洞无神,怔怔的看着周围人,过了好一会才回忆起来发生了什么事,然后重重的叹了一口气。
“刘大人,刘大人……你终于醒过来了,末将/卑职们担心坏了。你现在感觉如何?”徐千户等人争先恐后的围上前嘘寒问暖,连声招呼老大夫再次切脉问诊,“张老先生,快快看看刘大人情况如何……”
张老大夫拎着药箱上前,准备再次切脉诊断,看看刘知府的身体情况。
“哎,不用,老先生不用瞧了,本官自己的身体,本官最清楚。此次剿倭,损兵折将,伤亡惨重,最后却鸡飞蛋打,走了倭寇,本官这是急火攻心……”
刘知府摆了摆手拒绝了他们的好意,再一次重重的叹了一口气,幽幽说道。
刘知府说的是心里话,这一次他和徐千户调集重兵围剿倭寇,交了一份零分答卷,不,是负分答卷。
此次剿倭之行,他兴师动众的征调了一千多兵马,徐千户也征调了一千多兵马,再加上后面又征调八百援军,他们两个共征调了三千兵马,围剿一百五十个倭寇。
如此兵力,重兵围剿倭寇,本应万无一失,可是结果却令人吐血。围剿倭寇的他们死了六百多人,轻重伤不可计数,可是倭寇却一人未损,全身而退。
这一次的围剿成了彻头彻尾的笑话。
本想抢一个剿倭之功,没成想结果不仅没立上功,反而可能会因剿倭不力而被降罪。
所以,得知倭寇木筏渡河扬长而去的消息后,刘知府一时急火攻心昏厥了过去。
刘知府幽幽叹息后,徐千户也是禁不住露出了一副如丧考妣的表情。
刘知府急火攻心,他徐千户又何尝不是呢,他们的情况如出一辙,都是抢功不成反有降罪之患,是标准的难兄难弟,只不过他身为武将,身体承受能力比刘知府强一些,虽然也是急火攻心,但是并没有昏厥过去。
“唉,徐千户,现在情况怎么样了?”
刘知府被下属扶持着,在床上坐了起来,靠着一个靠枕,向徐千户问道。
“回大人,昨晚夜深,对岸地形复杂,末将担心为倭寇所趁,万一倭寇设伏,后果不堪设想,所以末将下令按兵不动,枕戈待旦;一炷香前,末将见天色微亮,已派遣何百户率三百精锐渡河前往对岸探查倭寇踪迹。”
徐千户上前禀告道,有些担心刘知府会怪罪他畏倭不前、贻误战机。
刘知府闻言,点了点头,轻声道,“徐千户如此安排,甚是稳妥,甚是稳妥。”
刘知府已经深深的领教到这伙倭寇的凶残了,就凭手上的兵力,已经对剿灭倭寇不抱希望了,甚至不敢想了,现在唯一所想的便是减少损失,不求有功,但求别再有过。
徐千户的安排,自然是贻误战机、怠于剿倭,但也不会再有损失,夜深危险,我不出兵,倭寇即便设伏,我也不会中倭寇埋伏,自然也不会有损失,等到天亮后再派人查探倭寇踪迹,倭寇登陆是为了劫掠财富,都是流窜作案,抢完一个地方就换一个地方,势必不会在同一个地方停留,天亮了倭寇早就跑远了,这个时候再去查探倭寇踪迹,也不会有什么危险,自然是稳妥。
我一开始反抗后来舒服 第二章
趁还没有下雪,吕武麻利地收拾细软,不带一丝留念地离开“新田”了。
那两个来自齐国的“军”自然不能留在“新田”。
吕武的打算是将这两个齐国的“军”送到自家封地的西边。
更精确的来说,是将两个齐国“军”送到大河西岸,找没搬走的异族愉快玩耍,也能去当苦力。
吕武封地西边的大河西岸是哪?
他将那片土地命名为上河西之地,过个几百年那里是秦国的上郡。
那一片地方原本属于白翟,等他们迁徙离开之后,阴氏进行了接管。
白翟向西迁徙,撞上了义渠人。
他们本是秦国的盟友,跟秦人一块干义渠人。
只是,打着打着来个风云变幻,他们的盟友秦人跟义渠人玩到一块去了。
之前的局势是,白翟遭到秦国的悖盟,秦国跟义渠联合起来在揍白翟。
秦国这么一搞,不但在诸夏圈子里面的名声臭了,异族那边的信誉度也破产。
事实上,秦人玩得有些大。
现在这么一个年头,有没有信誉关乎到的不止是名声,还有家国命运。
秦国在诸夏圈子里的名声臭,以前还能忽悠白翟或赤狄一块玩耍。
这一次秦国对白翟悖盟,义渠人一开始很高兴。
等义渠人有点回过神来,想都没想直接给秦人来了那么一下。
所以,秦国、白翟和义渠玩三方博弈游戏,经过了各自的联合与背刺,玩成了“你打我,我打他,他打你”的三国游戏。
吕武对上河西之地并不多么看重,占下来之后顶多就是用来放牧,没打算去耗费太多的人力物力搞农耕。
主要原因不是别的。
上河西之地当然有开发的价值。
关键问题在于吕武名下的封地有点多,“阴”地还没有完全利用起来,“吕”地也能再开发一波,“霍”地需要治理。
另外还有南方的“温”地和“原”地。
尽管“温”地和“原”地已经被栾氏和郤氏开发起来,光有基础没人是不行的。
吕武一再对外获取人口,不就是因为地盘有点大,人却是完全不够用吗?
有再大的地盘,无法真正地利用进行产出,占了也没用啊。
这个大概就是晋国明明那么强,对占领土地欲望却不大的原因?
说到底,晋国也就将近五百万人口,疆域内还有那么多土地没有得到有效利用,哪还有闲工夫去开拓新的土地。
没有足够的人口去充实那些土地,占下来其实是一种负担。
毕竟,土地成了自家的,要不要进行驻防,有外人进去是不是要有所反应?
世界上什么事情最花钱?
毫无疑问是跟军事相关!
一旦爆发战争,谁都无法预料战事的规模会有多大,打了能不能打赢,打赢了能不能获得收益。
吕武回到“阴”城的家宅,第一时间召集家臣。
他尽管平时会得到汇报,还是需要向家臣了解更详细的情况。
“主,我家向北拓展,已至吕梁山北地,遇一国为‘代’。”宋彬说道。
吕武给愣住了。
什么国家来着?
代国???
吕武的记忆中有“代国”,并且不止一个。
叫“代”的国家,一个是战国的赵国灭亡,赵公子嘉建立的代国;还有一个是南北朝时期,北魏正权前身也叫代国。
吕武知道的就是上面两个。
实际上,还有另外的两个代国。
包括汉初的诸侯国,也有一个代国。
另外就是宋彬提到的这个代国。
吕武发懵的是,怎么现在就有代国了呢。
宋彬说道:“代国公族为子姓,乃殷商后裔……”
一大串的信息被讲出来。
这个代国就是四个中的第一个,存在的历史能追溯到殷商初期,就是太过于没有存在感了。
“代国阻我家北上?”吕武问道。
宋彬摇头,说道:“未曾。代君子冉知我家北上求马,深为喜悦,赠马百匹,换求它物。”
哦。
原来当代的代国国君叫子冉。
话又说回来,代国的国都在哪,人口多少,有多少军队,又是以什么生活方式为主?
宋彬将了解到的情况慢慢讲来。
这个代国并没有固定的国都。
而现在的很多国家,包括诸夏的各个诸侯国,其实国都也不固定,几十年说不定就换个地方,甚至压根就没有国都这种行政单位,玩的就是三天两头的搬家。
代国就是后面的那种情况。
他们属于半农耕半游牧的生活习性,不设国都这个行政单位,代君子冉带着自己的一帮家人以及臣属,玩的是逐草放牧的小日子。
少部分的代国人固定在一个地方栖息,过上土里刨吃的生活。
吕武问道:“代国之土,广也?”
宋彬简约地描述了一下。
代国跟晋国比邻,有着很长的国土接壤。
我一开始反抗后来舒服 第三章
@@@@新书叫战国万人啥来着,好像叫战国万人敌,也可能是战国万人迷,或许是战国万人斩,反正就那意思,你们自己搜,有十来万字了,挺好看,我每天追更。@@@@
正在手打中,请稍等片刻,内容更新后,需要重新刷新页面,才能获取最新更新!